貨運物流現在已經成爲我國一大産業,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産業鏈,是時代的一個标志,物流行業每年的發展都會創一個新高,越來越多企業會用到物流。新的一年,物流行業将迎來轉機。我國物流業繼續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的一年,物流市場将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向。以下是對中國物流行業現狀分析:
物流企業信息化層次較低
據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2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77.3億元,社會物流總費用GDP的比率爲18%。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,物流業已經由過去的末端行業,上升爲引導生産、促進消費的先導行業。現代物流業是以現代運輸業爲重點,以信息技術爲支撐,以現代制造業爲基礎,集系統化、信息化和标準化的特征,其中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。
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來看,中國物流企業還處于相對比較原始、低級的階段。據統計,已經實施或部分實施信息化的企業隻占了21%,全面實施信息化的企業隻有10%。在整個行業的供應鏈中,企業上下遊之間的信息流沒有打通,流通環節多面導緻流通成本居高不下,這又是因爲物流企業信息建設層次較低,造成信息不暢所緻。
國内陸運物流市場競争激烈
宇博智業了解到,目前國内陸運物流市場競争十分激烈,德邦、佳吉、嘉裏都是競争行業老大,而順豐突然轉身盯上陸運這塊蛋糕,或是應對高鐵快遞的一次“戰略轉移”。
例如,似乎已意識到行業競争壓力的順豐快遞目前正在加緊轉型,其業務已并不僅局限在包裹快遞業務,而是向物流綜合供應商轉變。近日,順豐推出了一項快遞化物流服務“物流普快”,主要針對20KG以上大件貨物的“門對門”服務。“在價格方面,單票最低收費120元,續重價格爲1至7.5元/公斤。”順豐相關負責人介紹,主要通過定時定點集散中轉模式來保證“物流普運”的時效性,預計鄰近省份送達需2-4天,偏遠地區則要4-6天。
政府缺乏對物流行業管制
中國的貨運曆史,政府從來沒有集中對此行業進行管理過,一直是由市場随意發展的。良好的市場經濟中,政府的作用是建立公平競争的環境,建立合理的規則,建立健全法制和誠信體系,但這麽多年來政府在此物流行業中這方面下的功夫少得可憐。
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在道路建設方面的投資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但由于疏于對道路基礎上的物流行業的管理,成爲中國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遠高于歐美國家的主要原因。
物流業的發展落後于經濟發展要求
中國物流的發展是受區域發展的推動,零售業與制造業模式的轉變,網購業務的快速成長所影響。據宇博智業了解,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匹配,遠遠落後于經濟發展要求,甚至制約了經濟的發展。具體表現爲:物流行業的生存環境惡劣、法制不完善、誠信體系未建立、企業負擔過重等。
更多物流行業現狀分析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《2014-2018年倉儲物流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》。
物流企業管理不規範
由于企業管理的不規範,導緻目前中國物流行業收購兼并的可行性不大,外資收購中國貨運企業也大多以失敗告終,所以目前企業間的整合隻能采取過渡式的聯盟、加盟的方式。
2014年物流行業的新趨向
2014年,物流行業将迎來轉機。我國物流業繼續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的一年,物流市場将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向。
專業化趨向
我國入世後市場競争進一步加劇,必然促使企業更加關注其核心資源和核心競争力的培養,而将企業内部物流交由專業物流公司經營。但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市場比重不大,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美智管理顧問公司聯合進行的一次調查, 被調查企業中使用第三方物流的 隻占22.2%,而美國這些類型的企業中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占58%。因此,我國第三方物流潛力很大,有待發展。
規模化、集團化趨向
發達國家的一些物流公司通過重組、資本擴張、兼并、流程再造等形式,已經形成了跨國綜合物流企業。這些物流公司,擁有雄厚的資金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、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經驗、全球性的服務網絡。而我國的物流企業大多規模小、實力弱、能力低,在與國際大型物流公司的市場競争中處于不利地位。因此,國内的中小型物流企業,有一部分将利用擁有國内網絡及設施、人力資本成本低等本土優勢,與國内外大型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;一部分将可能被大型物流公司收購、兼并;還有的将進行戰略性重組和改造,向綜合物流發展,爲大型跨國物流企業配套,成爲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多元化趨向
随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,以及我國入世後在商品分銷、公路運輸、鐵路運輸、倉儲、貨運代理、郵遞服務等領域的逐步開放,市場主體将出現多元化的局面。一是外資物流企業,這些企業主要服務于外資企業,從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産、銷售和采購等方面的物流活動。二是以多元化股權結構爲特征的民營物流企業,這是目前物流市場最具活力的力量。三是國有經濟中傳統的運輸、貨代、倉儲、批發企業,現在仍是物流市場的主力軍。本年及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,我國物流市場将呈現一個國有、集體、個體、中資、外資等各種所有制物流企業相互依存、同台競争、相互促進的局面。
國際化趨向
由于世界制造業和OEM中心在向我國轉移,以及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, 未來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物資、原材料、零部件與制成品的進出口運輸,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會發生較大變化。爲适應這一變化,要求我國必須在物流技術、裝備、标準、 管理、人才方面與世界對接。 因此,我國物流業在國際化方面将會發展較快。